楊女士和丈夫是校園情侶,感情深厚,畢業后就順利地走入了婚姻。
楊女士的家庭是書香門第,出嫁前父親就跟她交代過:「要沿襲尊老愛幼的美德,要學會好好跟公婆相處,要尊重長輩,做個好兒媳婦。」
結婚后,夫妻兩個跟公婆生活在一起,楊女士也牢牢記著父親的教導,努力跟公婆搞好關系。楊女士主動拿出自己的積蓄來貼補家用,家里家外一把抓,從來不計較付出。
自從小兩口結婚后,婆婆就沒有做過一次家務,洗衣,做飯,收拾房間都是楊女士一手包辦。把家里打理好,把公婆照顧好,讓家庭和睦,讓丈夫放心,能做好這一切楊女士打心底里覺得有意義和價值。
小姑子從小就是公婆的掌上明珠,出嫁以后公婆特意在家里保留著小姑子的房間,并且跟她 說:「這里永遠有你的家,什麼也不用怕。」所以,就算楊女士嫁進了婆家,小姑子也仍然是有事沒事就回娘家,有時候一住就是幾天。每次小姑子來,楊女士都是好吃好喝招待著,就連她的房間都是她來收拾,毫無怨言。
后來,楊女士懷孕了,一家人都很開心。可是,懷孕初期,她有些流產跡象,不得不一直往返醫院做檢查,拿藥,復查。
有一天,楊女士實在是不舒服,看見小姑子正窩在沙發里看手機,就問了她一句能不能幫自己去醫院拿下藥。小姑子很不耐煩地說了一句:「你天天往醫院跑什麼?別人生孩子也沒像你那麼麻煩。」說完轉身回了房間,最終也沒有去幫她拿藥。楊女士當場被氣哭了:自己對小姑子付出那麼多,如今需要她幫個忙而已,她都如此不耐煩。
楊女士一肚子委屈忍不住跟丈夫抱怨了一番,然后說:「我現在懷孕了,也不方便伺候她吃喝,以后叫她不要總來家里吃住了。」看見妻子受了妹妹的委屈,丈夫心里也很不開心,第二天見到妹妹的時候就跟她說:「你自己有家有口的,天天回來住干什麼?偶爾回來看看爸媽就行了,不要總是來了就住著不走。」
小姑子一聽這話,當時就明白了,這一定是嫂子跟哥哥說了自己壞話了,忍不住當場嚷嚷了起來:「怎麼,這有了老婆了,連自己妹妹都容不下了?我是回我爸媽家,該你們什麼事了,你們有什麼資格趕我走?」
這件事鬧得全家都很不愉快,楊女士覺得是丈夫沒有處理好這個事情,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丈夫也覺得委屈:「要不是為你出頭,我至于得罪自己妹妹嗎?」楊女士一氣之下回了娘家。
公公知道了事情的始末直接一個電話打給了娘家:「叫她不用回來了,這個日子過不下去了,孩子你們自己看著處理吧。」娘家人氣壞了:「這可是他們的親孫子,就這樣說不要就不要了!他們不要,我們自己要!」
因為小姑子,楊女士還懷著孕就被婆家人第一次趕出了門。
楊女士在娘家一住就是幾個月。直到快要生產,婆家人才把她接了回去。
楊女士坐完月子,小姑子帶著孩子又回了婆家來住。
小姑子的孩子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楊女士剛哄睡了孩子,小姑子的孩子玩鬧得開心,大喊了一聲把孩子嚇得大哭了起來,楊女士焦躁不安,對著小姑子的孩子卻不能動手,只能喊。小姑子來管一下,小姑子卻像是聽不到一樣只顧自己在房間里睡覺,看都不看一眼。
此時,楊女士不可能對小姑子來婆家住沒有意見了。畢竟,她真的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太多不便。
楊女士覺得:
「小姑子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外人了,自己是嫁進來的媳婦,才是這個家里的人。小姑子就應該回歸她正常的生活方式里去,不要來來影響我們這個家庭的和諧。」
于是她去找婆婆跟她說:「你都帶大外甥那麼多年了,那麼辛苦,該讓小姑子的婆婆辛苦一下了。讓她應該多回她婆婆家。」
雖然楊女士用了委婉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婆婆還是聽出了兒媳婦容不下女兒的意思。婆婆當場翻了臉,直接表明了態度:「這是我的家,你越是讓他們走,我就越不讓他們走。他們吃什麼我做,孩子上學我接送,我就是愿意伺候他們。不用你管!」
為了表達對楊女士的不滿,公婆甚至關閉了兒子房間與他們房間相隔的門。擺出了一副不相往來的樣子。連做飯都不給楊女士做,無奈之下,她又一次帶著回了娘家, 這是她第二次因為小姑子被趕回娘家。
丈夫回到家后站出來為妻子出頭,頂著父母的壓力接回了妻子,并且告訴她:「你放心,有我呢,不會讓你受欺負。」這次因為有了兒子強硬的態度,公婆沒有再說什麼。小姑子又來了,買了水果來表示一下歉意。
楊女士心里有怨氣沒有理她,直接抱著孩子進了房間。可是楊女士的態度卻激怒了公公,他直接沖進了房間大罵:「你這麼沒教養的行為誰 教你的,就這樣甩臉子嗎?我告訴你只要有我們老兩口在,你們誰都別想趕她走,要走也是你們走。」
丈夫直接拉著妻子,抱著孩子一起搬出了公婆的家。這是第三次,因為小姑子,夫妻二人一起被趕出了家門。
搬出來后,夫妻二人自己買了房子,獨自過起了生活,日子也越過越舒心。楊女士真后悔為什麼沒有早點搬出來住。
舒心的日子沒過多久,公公就生病了。父母從小對楊女士的教育讓她無法視而不見,善良的她主動把公婆接來與自己同住,細心地照顧著公婆的飲食起居。一家人相安無事地相處著,過往的不快似乎都沒有發生一般。
一個無意間她看到了兩年前小姑子發的一條狀態說:
「我回我自己娘家住,她憑什麼那麼容不下我。」
這條說說一下子勾起了楊女士過往的心酸,想起了以往公婆對自己的傷害,她怎麼也無法忘懷,直接打電話過去質問小姑子,兩個人發生了激烈地爭吵,楊女士不想再忍,看著自己老公忍不住想:這一切委屈都是你帶給我的,失婚!
在一檔節目的現場,楊女士數次提到丈夫體貼自己,愛自己,在與公婆和小姑子的矛盾中也努力地顧慮自己的感受。只是公婆對自己造成的傷害無法釋懷。
現場調解員給她講了個故事:
有人被仇人陷害,丟到了陷阱里。可是他卻在陷阱里發現了大量黃金,出來后,用黃金做起了生意,變成了富甲一方的人,這個人該感謝仇人,還是該恨仇人?
楊女士就是這個被陷害反而撿到黃金的人,被趕出婆家后,才更加見證了丈夫對自己的感情深厚,也收獲了兩個人共同的事業和小家庭,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那為什麼現在非要把黃金扔一邊,回去去找把自己扔進陷阱的人報仇呢?
調解員的故事確實雞湯味十足,但是也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因為搭上時間、精力、甚至健康,根本不值得。
生活中有更多讓我們值得去關注的事,沉浸在已經過去的傷害里不可自拔,只能讓這種傷害擴散、蔓延,最終造成更多人受傷。
我覺得楊女士的公婆對女兒太過偏愛縱容,導致小姑子沒有底線,不懂人情世故,才會有這麼多矛盾。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