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父母愛情》,不禁讓人感嘆命運與選擇之間如此的微妙。
江亞寧和江亞菲這對姐妹花,人生選擇截然不同的道路,引發了觀眾深度思考。
江亞寧,一個看似平凡的女子,最終卻成為少將夫人,她的成功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智慧與努力?
而江亞菲,自由奔放的她為何選擇了二婚之路,又是什麼樣的力量驅使她做出如此決定?
有人說,這是命運。
然而仔細了解江亞菲和江亞寧的個性和成長經歷,會發現,她們截然不同的愛情歸宿,在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她們的故事讓我們反思,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度解讀《父母愛情》中這對姐妹花的人生抉擇。
01
迥異的個性,為人生選擇埋下伏筆
江亞菲從小就能言善辯,從不吃虧,為此也曾四處惹禍。
有一次,她看到表姐和「紈绔子弟」王海波在屋頂聊天,沒忍住,蹭蹭地順著梯子就往上爬。
剛爬一半,被王海波給發現了,兩人一番唇槍舌劍,王海波一看斗不過,便推扶梯嚇她,幸好王母回來,喝住了兒子。
江亞菲一脫離險境,便來了斗志,機關槍似地回懟王海波,王母搖搖頭,說:「亞菲,你現在就這麼厲害,長大了誰敢娶你呀。」
王海波逗趣:「我娶呀,娶回來一天打三回。」
原本要離開的江亞菲立刻停下腳步,氣鼓鼓地轉頭回懟:「你做夢!到時候誰打誰還不知道呢!」
那時的江亞菲天不怕地不怕,脾氣火爆,還愛管閑事,別說一個王海洋,她跟男孩子打架,能把人打得頭破血流。
經常惹禍的江亞菲,就是江家5個孩子中,最不讓人省心的一個。
雖說經常不讓父母省心,但江亞菲愛憎分明、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性格,關鍵時刻,卻能在母親和姑姑受委屈時,敢于為她們撐腰。
當年江昌義上門認親,母親安杰被氣得離家出走,5個孩子里,只有她敢沖父親江德福發火,處處維護母親,而當哥哥幫江昌義說話時,更是被她回懟得啞口無言。
江昌義自然也不是她的對手,每天被針鋒相對,無處可逃。
江亞菲在5個孩子里排行老三,但她呼風喚雨的本事,不是老大卻勝于老大。
江亞菲的姑姑江德華為老丁家的付出,堪稱是為丁家三代人做牛做馬,丈夫老丁走了,她只有一個心愿,就是百年之后跟老丁合葬。
但繼子們只想著讓老丁與自己母親合葬,絲毫不考慮她的巨大痛苦。
江亞菲挺身而出,于情于理說服丁家孩子不得不承認、感念江德華,最終幫姑姑守護了心愿。
江德福對寶貝女兒江亞菲的評價是:你這張嘴,能給你爭彩,也能讓你惹禍。
知女莫若父。江亞菲自幼便性格要強,這種性格如同一把雙刃劍,鋒利而有力。
與她做朋友,你會感受到她的豪爽與仗義;然而若要與她發展為戀人,長久相處則需要對方具備足夠的包容心。
與江亞菲不同,小女兒江亞寧,自小溫和聰慧,好學明理。
江亞寧自幼便乖巧懂事,每逢兄姐闖禍,她總是率先向父母報信通風。
同是江昌義認親,當江昌義跪倒在江德福面前,眾人愕然,風暴將至之時,聰明的江亞寧第一時間喊來姑姑當救兵,解救了江德福。
當安杰為此負氣離家出走,眾人束手無策之時,又是江亞寧寫了一封字字情深,透露著滿滿思念的信件給母親,情真意切地表達出家里對母親的需要和期盼。
原本就飽受對孩子的思念之苦的安杰看完信后心都融化了,就這樣,她回了家,一家人終于又團聚在一起。
在5個孩子里,只有江亞寧喜歡讀書,頗得母親安杰欣慰。
小學四五年級時,她就酷愛閱讀,因為家里沒有什麼課外書,江亞寧只能跟哥哥姐姐們借語文課本閱讀。
有一天,江亞寧為了找尺子,無意中翻到了江德福枕頭下壓著的《紅樓夢》,這一看便眼睛都挪不開書本了。
次日,江德福跟安杰聊天時,忍不住吐槽《紅樓夢》,說賈寶玉一出生嘴里就含著塊玉,這純屬扯淡。
沒等安杰接話,正要出門上學的江亞寧聽了,便笑父親:「爸,你真傻,那是神話,假的,要不怎麼叫他賈寶玉呢。」
江亞寧一番話,讓夫妻二人面面相覷,也自此發現了小女兒的文學愛好。
當天晚上,安杰便將女兒叫到房間,將一大箱子自己珍藏的書籍,江德福眼中的「封資修」讀物,全部送給了江亞寧。
江亞寧是最讓父母省心的乖乖女,從小成績名列前茅,知書達理,善解人意。這樣的性格,無論是做朋友還是戀人,都很難不讓人喜歡。
02
不同的人生規劃,造就不同的擇偶觀
江家5個孩子,有3個孩子當了兵。續兩個哥哥參軍后,江亞菲也選擇了跟父親一樣的軍旅之路。
跟在父母身邊的江亞菲,在部隊那是順風順水。23歲,她就當上了副連長,30多歲便當上了團級干部。
她這樣的家庭,如此仕途,是很多普通人無法企及的。
權力和地位的差異,無形中成了追求者的一道無形的門檻。江亞菲的初戀,就是因為職級低于她,沒入丈母娘安杰的慧眼。
在江德福的寵愛和庇護下,江亞菲不但心直口快,也不在乎人情世故。
干休所舉辦老干部迎「八一」跳舞比賽,江亞菲嫌江德福跳得不好,想借所長和政委之口淘汰江德福,把所長和政委嚇著轉身就跑,江亞菲只好親自上陣,當著眾人的面,大義滅親。
這江德福一生好面子,哪受得了這屈辱,更何況還是給自己女兒當場淘汰,他氣鼓鼓地拉下臉就走,路上遇到被江亞菲用來墊背卻一無所知的所長和政委,更是沒給他倆好臉色,直接送了幾個白眼。
江亞菲從小到大,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從未離開部隊,父母從現實角度出發,自然希望她的伴侶也是一名優秀的軍人。
但江亞菲并不在意權力、地位和現實因素的影響,她需要一個能讓她在精神上「崇拜」的人,這也是她感情經歷幾經波折的重要原因。
而妹妹江亞寧,從小熱愛學習,理想是成為一名作家。
她憑著自己勤奮努力,考上了山東大學中文系。
作為江家第一個高材生,江亞寧拿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江德福激動得語無倫次,安杰更是激動得流下淚水。
同樣是生長在軍人家庭,一直就喜歡閱讀、愛思考的江亞寧,從小就善于從閱讀中汲取人生智慧。而考上大學,讓江亞寧走出了海島,有機會接觸了更廣泛的社交圈子。
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江亞寧,學識上遠高于江家其他孩子,她對人對事物的看法,也更為成熟、開闊,能夠包容和理解,理性看待。
這也是她面對愛情和事業時,能作出正確取舍的重要原因。
無論是學業、事業,還是擇偶,江亞寧的每一步選擇都很踏實,都有著自己清醒、務實的判斷。
03
不同的個人崇拜與期望,導致對理想愛情的不同執念
江德福和安杰的婚姻對女兒江亞菲和江亞寧的影響,可以說是一輩子的。
姐妹倆對婚姻的選擇,其實一直是以父母作為自己的參照。
劇中臨近大結局,有一場安杰躺在病床上,母女三人的對話。
「媽,您真幸福!」 「是的,我很幸福!」
「當初您嫁給我爸,想過會這麼幸福嗎?」「說實話,沒想過。」
「那您為什麼還嫁給爸爸?」
「那時心里也挺不踏實的,總覺得嫁給你爸,有點委屈,不太甘心。」
「那現在,還委屈,還不甘心嗎?」
……
感慨的,是江亞寧,追問的,是江亞菲。
江亞寧感慨母親真幸福,是因為她對母親安杰的婚姻,從始至終一直都是非常的肯定和羨慕。
當年江昌義事件真相大白時,她就說過「爸爸是個大君子,像爸爸這樣的人,上哪兒找呀,媽這輩子夠幸福的。」
因為羨慕母親幸福的婚姻,她從小就特別崇拜父親江德福,而且她親眼見證了每次江家重大風波中,江德福的正直、敢于擔當和有情有義。
在江亞寧心中,父親就是完美伴侶的標準,她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個像父親一樣的愛人。
這一個執念,在她上大學前和上大學后,都沒有變過。所以,當她遇到孟天柱,就知道自己遇到了這輩子在等的人。
反之,江亞菲追問母親有沒有后悔過,是好奇心高氣傲的母親為何妥協。
江亞菲「霸道」的鮮明個性完全隨了母親安杰,她不想委屈自己,認準的事,誰也改變不了。
江亞菲從小就很崇拜母親、無論什麼事都護著母親,她身上有母親的倔強、傲氣、自我,卻少了母親的學識、涵養和眼界。
江亞菲的個性注定只有能夠讓她在精神上「崇拜」的人,才能征服得了她,而這樣的人得具備她所沒有,但又向往的特質。
所以,江亞菲一直對有學問、有修養的異性情有獨鐘。
04
父母的推波助瀾,催化了情感歸屬
江亞菲經歷了三段感情,而三段感情,都是在與父母的抗爭中結束。
最初,江亞菲對司務長于大光有好感,是因為被于大光身上的文人氣質深深吸引,但安杰認為于大光只是個司務長,遠不如自己女兒優秀,便聯合江德福棒打鴛鴦。
父母的干預,讓江亞菲的初戀被扼殺在萌芽,引發她的強烈不滿。
接著,安杰用心良苦地給江亞菲介紹軍中「潛力股」孟天柱。
但亞菲一點面子都不給,她嫌一口鄉音的孟天柱土氣,相親的時候故意為難,每次都讓孟天柱下不來台,還給他起外號叫「餓主任」。
這其中固然有故意反抗父母的因素,也因為她對文人的執念并沒有放下。
直到重遇兒時的斗嘴冤家王海波,江亞寧突然發現,多年不見,當年的「紈绔子弟」,已成為氣質非凡,才華橫溢的大學教授。
江亞菲偷偷去聽了王海洋的講座,看著講台上的王海洋侃侃而談,江亞菲心中一股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此時的王海洋雖然離異還帶著孩子,但他的學識、文化修養,以及他的成熟、理解和包容,深深吸引了江亞菲。
一邊是心疼女兒吃虧的父母再次極力反對戀情,另一邊是王海波的父母為了兒子的幸福在背后悄悄助攻撮合。
最終,決意捍衛愛情的江亞菲先斬后奏,偷了戶口本完成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江亞菲的選擇,沒給父母任何商量余地,雖然有父母干涉的推波助瀾,但對于她堅持自我的個性,也是一種必然。
婚后的江亞菲,為了當好后媽甚至不生孩子,安杰勸說之后最終還是尊重了女兒的選擇。
比起姐姐的情路坎坷,妹妹江亞寧只經歷了一段感情,便牢牢把握住了自己的幸福,活成了母親的模樣。
安杰千挑萬選的軍中「潛力股」孟天柱,原本是要撮合適齡婚配的江亞菲。
她細細盤算過,孟天柱前途無量,無疑是「江家接班人」的最佳人選。
安杰就只等江亞菲一個點頭,誰料如意算盤被女兒無情打翻。
可是呢,肥水不流外人田,安杰哪能眼睜睜地看著孟天柱這樣的人才與江家失之交臂。
江德福一句「你是不是又打上亞寧的主意了。」
讓安杰看清了自己的心,于是,她趁孟天柱去出差學習的機會,讓他給正在讀大學的江亞寧捎一件毛衣。
這事,如果成了,那是美事一樁,不成,也就順其自然。
畢竟,江亞寧是江家唯一的大學生,安杰想到自己當年嫁給江德福多少有點不甘,也不想委屈小女兒。
可是緣分就是這麼奇妙,江亞菲看不上的人,江亞寧卻很滿意。
江亞寧在大學,身邊不乏青年才俊,但在她心里,向往的是父母那樣的愛情,她想找一個父親那樣的人。
而孟天柱能成為安杰眼中的女婿人選,是因為安杰在他身上也看到了江德福的影子。
雖然江亞寧和母親的性格完全不一樣,但她們在擇偶的眼界和判斷上卻如出一轍,她們認定的是同一類男人。
所以,江亞寧的愛情,也可以說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了對的人。
但安杰只是促成了這個見面,是江亞寧牢牢把握住了這個機會。
江亞寧畢業于重點大學,那個年代大學生是稀缺資源,加上她的家庭條件好,本可以選擇更好的發展機會。
江亞寧為了守護這份感情,選擇回到海島做一名老師,陪伴和支持孟天柱。
在感情和事業的取舍之中,江亞寧顯示出了她的遠見和通透,而婦隨夫貴的她,最終成為了少將夫人。
寫在最后:
重溫《父母愛情》,讓我們更加明白感情世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感情的選擇也并非有絕對的好與壞。
江亞菲和江亞寧的不同選擇證明了幸福沒有固定模式。
無論是江亞菲身為后媽的堅韌與付出,還是江亞寧作為少將夫人的榮耀與責任,她們都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與幸福所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道路,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在有限的環境里,結合自身的條件,去勇敢面對并珍惜自己的選擇。
最終,我們都會發現,真正的幸福其實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