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發新歌,那英火了。
因為《羅剎海市》里的那幾句很有意味的歌詞:
「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
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只雞,
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傳說中的「四大惡人」就被拉出來嘲諷。
當初有多高雅威儀,如今就有多無辜狼狽。
不得不說,刀郎在歌詞里提到的「那又鳥」,的確讓人浮想聯翩。
于是,那英的評論區就火了。
最開始,大家相邀「那—楊—汪—高」四人社交媒體賬號一日游。
後來,精彩紛呈的就集中在了那英這里。
「第一次來就是為了看評論。」
「那姐,刀郎出新歌了,《羅剎海市》,你品,你細品。」
評論區層層疊疊,很快就要突破1000萬條評論。
當然,其中多是嘲罵和「問候」。
不過,很多人發現:口碑要翻轉了!
回應?沒有回應
颶風起于浮萍之末。
最初,誰也沒有想到,這只是一首剛發行的新歌。
如水面一葉浮萍。
隨后,對于《羅剎海市》的解讀開始熱烈起來。
浮萍底下開始出現了漩渦。
很多人從中解讀出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對此,刀郎不作回應。
不作回應的意思,就是「默許」,或是「不方便回應」。
于是,《羅剎海市》就像一陣颶風,席卷樂壇,劍指「四大惡人」。
楊坤出來回應了。
他先是點贊了網友的一條評論——
看他一臉的憤懣不平,應該不是「手滑」。
後來,在直播中,臉色緋紅像是醉酒的楊坤梗著脖子,怒懟網友。
結果,換來的是網友們的一致評論:馬戶怒了。
汪峰出來回應了。
人到中年的汪峰多了一絲溫文爾雅。
他錄制了一個23分鐘的視訊,先是澄清了自己對刀郎沒有偏見。
接著,汪峰老師從專業角度夸贊了刀郎的新歌。
最后,汪老師習慣性地給打出93的高分,還扔下一句:
「音樂就應該是音樂本身,它不是是非……」
這句話,隨后被解讀成了:
打得過的時候就往死里打,打不過了,還有「音樂」做擋箭牌:音樂就應該是音樂本身……
讓人詫異的是,向來干脆爽直的那姐,這一次,沒有回應。
即使評論區堆起將近千萬條評論,她還是沒有回應。
刀郎曾為那英「辟謠」
面對著評論區里來勢洶洶的嘲罵,那英只是在活動中求助:
「我咋樣能屏蔽他們罵我?」
這樣的那英,真是有點可愛。
後來,有網友給那英支招:你把視訊刪掉就行了嘛。
那英哪里會不知道可以刪掉視訊?
但是,她還是堅持沒有刪視訊。
這樣的行為,為她贏得了很多好感,很多人稱贊那英:格局大。
而在評論區里,也開始有網友為那英說話。
有人說,那英曾說:「去KTV點刀郎歌的都是農民。」
隨后,就有人澄清,這個「謠言」當初刀郎就幫那英辟謠了。
在一次采訪中,有人問過刀郎這件事。
當時,刀郎很認真地盯著記者問:「你親耳聽她說的?」
看著對方愣住,刀郎說了4個字:「空穴來風。」
從這里就能看出,刀郎是一個很大氣的人,他不會意氣用事。
至于當初在評選「十大歌手」時,那英一句:「刀郎的歌沒有審美」。
因此導致刀郎落選。
那一年的「十大歌手」,只評出了9個。
但是,刀郎在采訪中同樣說過:
「對于娛樂性的獎,不必認真,所謂的批評不過是借口。」
如今,那英的評論區,其實是被當作了「打卡地」。
每一天,很多人來留言,就是為了湊夠1000萬評論。
而這樣的評論,已經毫無意義。
畢竟,如果批評不被允許,那麼贊美毫無意義。
而對于這件事,那英從來沒有親自下場作說明。
或許,無視也是一種態度。
當一陣風似的評論變成了排隊打卡,這樣的評論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一次,刀郎麻煩了?
那英的口碑反轉,有人說:這一次,刀郎麻煩了。
在一次宴會上,刀郎說起過《羅剎海市》引起的爭議。
向來低調的刀郎只感到:「受不了」。
刀郎是一個淡泊從容的人。
當年,在盛名之下,他選擇回到大漠,繼續創作。
從這里就能看出,他并不計較音樂之外的東西。
但是,沸沸揚揚的爭議,一次次把刀郎推向風口浪尖。
物極必反。
因此,網上有人開始「咒罵」刀郎,甚至有作家怒批《羅剎海市》是文化垃圾。
這樣的操作,不排除有人是想趁機蹭熱度。
但這對刀郎的產生的困擾,不可謂不大。
刀郎表示要開演唱會,就有人說他:
之前都是炒作,熱度上來了,還不是要開演唱會撈錢?
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替刀郎感到委屈。
只是,這樣的結果,刀郎的麻煩,是誰造成的呢?
我們支持刀郎,是因為他曾經被「欺負」。
這像極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我們都曾滿腹委屈。
所以,看著刀郎歸來,很多的感受,就像是自己出了一口惡氣。
但是,我們難道要以「欺負」去還擊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與黑暗對抗的最好方式,不是融入黑暗,而是努力成為你想要的光。
不做自己討厭的事,才不會活成自己討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