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ger黃渤,是娛樂圈出了名的高情商。
「台灣第一模」志玲姐姐,曾經公開表示過自己的理想型就是黃渤,她曾說過:「黃渤踏實真誠,又細心入微,唱歌還非常好聽,他的身上充滿了令人愉快的細胞,和這樣的男人在一起生活該有多幸福啊」。
但是,最近大家在各大平台上刷到的都是他和周迅之間互相撕扯的那張憤怒和絕望的的臉。
原來,最近黃渤和周迅主演的電影《涉過憤怒的海》上映了。
這部「十八禁」被網友們稱為「年度狠片,極限尺度」,直接撕開了人性的「血淋淋」。
【1】
黃渤從出道到成名以來,一直以飾演「小人物的故事」見長,很多人給他的電影總結了兩大特點「草根+喜劇」。
從《瘋狂的賽車》里倒霉的職業車手耿浩開始,到獲得台灣金馬獎影帝《斗牛》中信守承諾的農民,還有之后參演過的年度票房冠軍電影《泰囧》、《西游降魔篇》、《心花怒放》、《廚子戲子痞子》等等,都是描述底層生活的酸甜苦辣。
而這次,與曹保平導演合作的新片《涉過憤怒的海》卻挑戰了一個新的形象,飾演了一個為女兒復仇的絕望失格父親——漁船老大老金。
很多網友對該片的評價都是,演員演技、鏡頭語言、畫面調度、情緒渲染都是無可挑剔,除了故事有點硬扣主題。
曹保平導演被稱為國內為數不多能把故事講好的導演,之前的《追兇者也》、《狗十三》、《烈日灼心》都主打一個講好故事,探討背后的人性糾葛。
這回的《憤怒》同樣也是以懸疑的犯罪故事為引線,討論家庭倫理和青少年心理健康。
【2】
《憤怒》主要是以三個部分組成了整個故事。
第一,整個故事的引線。
在日本留學的青春期缺愛少女娜娜(周依然)在一次打工的時候,意外結識了中二少年李苗苗(張宥浩)并陷入愛河。
老金是30艘漁船的老大,平時很忙,和女兒的交流很少,他的出場有一句經典台詞,「我這一輩子就活一個閨女。」
這表達了很多中國式父親的身份認知幫女兒賺夠一年20W的學費,就是他愛女兒的方式。
一句「這孩子皮實,養孩子給吃的給穿的就行了。」表現出了他對這段父女親情的淡漠。
當女兒在日本失去音訊,老金心里惦念的還是海上的船,直到前妻呵斥他「冷血」,他才去日本找人。
老金再次聽到娜娜的消息是她被藏在壁櫥里,身中17刀,血流盡而亡,而李苗苗就是最大嫌疑人。
失去了女兒的老金,并沒有真心感受到痛苦,只好用一種夸張的方式——用頭撞壁櫥,來飾演自己作為父親應有的悲痛。
當他看到女兒的尸體,嘔吐不止連他自己都感到困惑,與他自己在心里應有的父親形象天人交戰。
在等待警方關于殺死女兒疑犯調查時,他還在想著自己的漁船需要更換拖網。
黃渤的表演永遠都是在用不同的表情、肢體和動作上來變換狀態,切換氣場,展現出了老金復雜的內心。
就像片中反復出現的cos元素一樣,娜娜和李苗苗在扮演動漫角色,老金也在扮演「父親」。
第二,整個電影的[高·潮]部分。
戰斗力爆棚的失格父親老金,在絕望中四處尋找不良少年李苗苗企圖以一種江湖式的復仇方式為女報仇,但遭遇了硬茬李苗苗的媽媽景嵐(周迅)的阻攔。
老金在追兇的整個過程里,一直都是處于一種爆發、鼓著勁的狀態,表情上永遠都是猙獰的,和人對話時的狀態和肢體語言都是那種壓抑著下一秒就撕人的狀態。
卻從來沒有考慮過要把女兒被殺案件的真相查清楚,公布出來,以慰女兒的在天之靈。甚至在女兒火化的當天,安安穩穩地送走女兒都不如他去報復傷害女兒的雜碎來得重要。因為在老金的眼里,愛女兒的方式就是履行父親的責任。
直到周迅的出場,她扮演的景嵐是李苗苗的媽媽,是全片中老金最難處理的對手。
和一心一意復仇的老金相同,景嵐一心一意要保住李苗苗。
在她的自述中她稱自己是一只護崽的母狼,這看上去是母愛,但和老金一樣,也是扭曲了的愛。景嵐對李苗苗心存愧疚,她和前夫祖峰扮演的李烈很大程度上是李苗苗的變態性格的推手。
因此老金和景嵐的對峙實際上是兩個不稱職的父母間的對峙,表面他們是對立的,實質又是一致的,他們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為孩子做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在孩子看來其實毫無意義,甚至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
在第二部分,有一場高速公路追車戲堪稱該劇完美[高·潮]戲,黃渤在暴雨中仰天大笑的高光時刻令人震撼。
當老金看到李苗苗的cos服之后,整個人的狀態就好像聽到哨聲的士兵一樣,迅速進入一種憤怒的父親的狀態,他的目標終于可以實現了,他作為父親的責任終于可以完成了。
那段戲里黃渤的表演是一種瘋魔式的狀態演繹,整個人的表情、動作和肢體都有一種野獸廝殺的錯覺,你能從他的表演里看到一種獅子王般的高調,他在那一刻就是當下的王。
那個瞬間黃渤將這個父親的追逐、閉環和尊嚴的維護都融合在了自己瘋魔的表情和夸張的笑聲里。
很多人的解讀是,老金狂喜的事情不是報仇,而是命運的垂青。由于此前老金抓李苗苗屢屢受阻,景嵐,李烈,警察都在攔著他,眼見報仇無望的時刻,天降暴雨,龍卷風夾雜著魚鮮血淋漓的落在地面,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讓老金終于抓到了李苗苗,這是什麼?這是命。是女兒在天之靈,成全了他作為一個合格父親的癲狂。
第三,結尾的深刻敲打,絕望少女用死亡拷問原生家庭。
最終因為日本警官的來訪,一個引爆全片的重要物件「娜娜日記」的發現,一篇篇日記,一聲聲哭訴:無止盡的跑步、被迫訓練的海泳、被剝奪生命的寵物、不許掀開的毛巾、不被父母選擇的推搡,每一篇日記里對原生家庭愛的渴望。講述了娜娜是如何從一個乖乖女變成叛逆扭曲的壞女孩的原因,她渴望被愛。
她的自盡,本身是一種愛的求證。
娜娜在柜子里,一邊留著血一邊畫著小時候的太陽花,對童年缺失陪伴和關注的她來說,柜子是她的安全區,小時候她窩在柜子里等爸爸回家,長大后她窩在柜子里等男友回心轉意。
【3】
作為一個「講道理」的故事,雖然該劇的結尾并不長。
但是通過黃渤前后對比性極強的表演,每一個細微的動作、表情、肢體都將人物當下狀態的內心展現得淋漓盡致,從開始緊繃到壓抑到看到女兒日記后柔軟下來。
娜娜的死真正喚醒了他內心深處的愛,原來他才是這個死亡故事的的行兇者,錯把責任當愛的悲哀父親。
而導演曹保平想要傳達的故事核心也如余音裊裊,縈繞在了觀眾的內心。
也許就像娜娜的日本語言老師說,愛是相互的,喜歡是單一的。父親認為給錢子女就是愛,為她考慮就是愛,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渴望。
黃渤無疑完美詮釋了這個矛盾的父親角色。最后,他的憤怒完全消解了,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懊悔。
網友:感覺又可以提名明年的三金獎了。
責任編輯: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