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 所以希望父母能夠慎重的考慮,尤其是對于一些年紀特別大的夫妻來說,更要考慮清楚這件事給家庭帶來的影響。
小康今年已經22歲了,父母不顧他的阻撓,楞是要生個弟弟妹妹,說是自己太孤獨,想要生個孩子作伴,最後父母沒有考慮任何因素,也沒有經過小康的同意,就把孩子生下來。
可是,生下弟弟後,父母才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多餘的心力去照顧孩子了,身體不適,能力不足,不能夠養好一個孩子。于是要求小康撫養剛出生不久的弟弟,小康義正言辭的拒絕了,原因是:父母沒有考慮諸多因素就生孩子,自己跟父母說過各種可能發生的問題,父母不聽,既然孩子生下來,無論如何都要父母自己負責。而自己也剛畢業不久,就要承擔類似于父親的職責,小康表示這鍋他不背。
但是過了不久,他接到法院的傳票,父母將小康告入法庭,希望小康能承擔撫養1歲弟弟的職責。而法庭判決的結果是,父母勝訴。原因是法律規定:若父母沒有能力撫養未成年子女,其他成年子女有責任和義務代為撫養。這個判決結果不經令人唏噓,小康無辜背鍋。
沒有能力生二胎,不僅是自私,對老大還道德綁架,更是不該。
現在很多高齡媽媽,生二胎的理由是: 等我們老去,給老大留個伴。
其實,我一直覺得如果有能力,身體又很棒,完全可以生,不止二胎,三胎都沒問題。
但是,我不理解的是,經濟條件不是太好,本身高齡,老大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還拼二胎,結果身心疲憊。
像開頭新聞裡的小明父母,強迫老大必須撫養老二,即使勝訴了,但是親情沒有了。
不要使老大都變成「伏弟魔」,無法開展自己的人生,因為背後有一個弟弟,甚至一個家庭等著自己。
生孩子不是過家家,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生下來,而是教育好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愛的最終目標,不是要成為孩子生活的中心,而是要從孩子生命的重心中逐漸抽離出來,讓孩子去走自己的路。這樣,愛能促進孩子生長,也能促進父母生長。
當第一個孩子已經滿18歲了,父母這個時候想生二胎,就應該充分考慮老大的意見。
因為父母的決定確實會影響到以後的生活,為什麼生的時候忽略老大,而養的時候想起了老大?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是獨立的個體。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人生。
最後的話:我寫這篇文並不是抵觸生二胎,只是對于高齡拼二胎的父母覺得需要慎重再慎重,畢竟年齡大了,很多事情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