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沈從文喝下煤油割腕自盡。
被救下后,他想拉妻子的手,妻子卻甩開了,後來他被轉入精神病院,妻子也沒去看他一眼。
沈從文是一位優秀的作家,1928年他來到中國公學任教,在這里,他愛上了自己的學生張兆和。
張兆和是出身名門望族的女孩,她的曾祖父歷任兩廣總督,父親張冀牖是北大校長蔡元培的摯友,創辦了樂益女子中學。
而張兆和也和其他三個姐妹被稱為「四朵金花」。
這樣光鮮亮麗的張兆和,追求者眾多都被她拒絕,為此她還和姐妹們給這些追求者編了編號,沈從文在她這里就是「癩蛤蟆十三號」。
沈從文出身貧寒,但文筆出眾,他是在朋友的幫助下才當上的教授。
起初上課時,他因緊張而說不出話來,張兆和像其他同學一樣,覺得他木訥無趣。
一天,沈從文心底涌起一種沖動,他在給張兆和的情書中寫道:「不知道為什麼,我忽然就愛上了你,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
500多封情書后,在好朋友們的撮合下,張兆和終于答應了沈從文。
1933年兩人結為連理,但婚后的生活卻并不如沈從文想象中那樣美滿。
張兆和不得不剪去長發,粗布打扮,為家庭奔波,而沈從文仍我行我素,喜歡購買字畫古玩。
張兆和對他的揮霍行為感到憤怒,痛斥他是「打腫臉充胖子」。
漸漸地,兩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更讓張兆和傷心的是,沈從文竟與女青年產生了感情。
盡管事后沈從文選擇了回歸家庭,但張兆和自尊已遭重創,很長時間不愿與其同房。
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結束后,沈從文成了右派分子,被批判改造。
在巨大的壓力下,他患上抑郁癥,曾兩次試圖自盡,陪在一旁的始終是朋友而不是妻子。
直到彌留之際,沈從文還對不肯相見的張兆和說「三姐,我對不起你」。
多年前的錯誤選擇,讓他在人生最后關頭感到悔恨。
如今回望這段婚姻,我們會發現很多問題:沈從文的自負與張兆和的傲慢讓兩人無法拉近距離,政治形勢的變化給兩人帶來巨大壓力,沈從文的錯誤選擇傷透了張兆和的心......
如果他們能夠互相體諒、珍惜現在,那麼這段婚姻也許會是另一個樣子。
人生就像一座長橋,我們在上面行走,經歷種種喜怒哀樂。
沈從文和張兆和讓我們看到,緣分和命運有時是多麼奇妙,多麼難以預測。
多年前,沈從文曾在情書中寫道:「我這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年齡的人」
最終,這份熾烈的愛戀,卻在時光的流逝下轟然崩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