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之大,無奇不有。
比如,不贍養老人,比如,老人不帶孩子,這些都見慣不怪了。每次看到這些情況後,大家都不自覺地同情弱者。
然而,有這麼一件奇怪的事情,兒子不惜將父親趕出家門,鄰居們非但沒有譴責兒子,還紛紛叫好。
楊谷豐以弱者的身份向媒體求助,聲稱自己被大兒子趕出來了,一把年紀,連個家都沒有。
工作人員見楊谷豐實在可憐,也十分同情他,並準備去做家人的協調工作。
然而,隨著真相滿滿被揭開,楊谷豐其實是過錯一方!這都是他咎由自取。
楊谷豐是退伍軍人,妻子劉玉蘭是保險公司職員,兩人收入穩定,婚後不久,便生了一個兒子,兒子的到來,給這個家增添了許多快樂。
在夫妻二人的努力下,很快,他們便有了一棟2層的小樓房,並且在後來的改建中成了臨街的房屋,一層還可以做門面來出租。
隨著收入的增加,小日子也越過越好了。
日子好起來以後,楊谷豐開始有了別的心思。
而且,可笑的是,這個小心思,還多虧了妻子劉玉蘭的「成全」。
原來,這個第三者,正是劉玉蘭公司帶的徒弟。
楊谷豐
公司新來的女孩,正好安排在劉玉蘭手下學習。劉玉蘭性格和藹,也熱情,于是,除了工作上不遺餘力地教女孩外,在生活上也很照顧她。
比如,會經常帶她回家改善伙食。殊不知,這一帶,就帶出了大問題。
楊谷豐見女孩年輕漂亮,便動了壞心思,女孩見楊谷豐經濟寬裕,也不想努力了。很快,兩人便走到一起了,甚至開始租房同居。
劉玉蘭得知後,氣不打一處來,覺得受了委屈,于是果斷提出失婚。並且起草了協定,協定上稱,兩層小樓歸二人兒子所有,夫妻雙方的存款歸各自所有。
失婚的時候,兒子在當兵,于是他們便沒告訴兒子父母失婚的事情。
劉玉蘭和楊谷豐失婚後,獨自一人生活著。眼見前夫和新歡又生了兒子,劉玉蘭感到十分鬱悶。整日鬱鬱寡歡,導致她迅速消瘦,精神狀態也十分不佳。
等兒子服完兵役回來後,才得知真相。看到母親悲傷的樣子,十分心疼。
兒子十分不解父親的行為,曾經共甘共苦的兩個人,怎麼能說散步就散呢?奈何自己也不能左右父親的決定,只能接受。
于此同時,就是把母親照顧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殊不知,此時的父親,正在謀劃一個深遠的「奪房計畫」。
那天,楊谷豐可憐兮兮地找到兒子,說自己失婚後過得並不好,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問兒子自己能不能回來住。
再怎麼說,眼前的人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兒子不會不管他,于是,爽快地答應了。
當時,他怎麼也沒想到,借住,不過是父親的第一步而已,他的目的是要奪回這棟房子。
果然,很快,父親就開始翻臉了,揚言稱自己是這個房子的主人,讓兒子他們都搬出去。
面對父親的無情和無理,兒子也十分氣憤。想必下一步就是帶著新歡和小兒子一起住進來了吧!
一想到起來,劉玉蘭更是氣得說不出話來。當初明明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這會就要翻臉嗎?當初是因為兒子不在家,不方便過戶,所以才沒有辦理手續。沒想到,這卻成了楊谷豐霸佔房子的理由了。
楊谷豐
劉玉蘭雖然是女人,但是鬧起來,也不是一般人能夠駕馭得了。特別是關乎切身利益的時候。
劉玉蘭心想:這可是留給自己兒子的房子,要是被楊谷豐奪回去了,還有兒子什麼事?這不,都要趕兒子出去了,還指望他嗎?
于是,二話不說,把楊谷豐的東西都扔到走廊,並且要他馬上離開。
劉玉蘭和兒子都比較單純,以為這樣楊谷豐就會知難而退。然而,他們都低谷了楊谷豐的厚臉皮。
這不,人家轉身就去找村務了,想讓他們幫自己奪回房子,還裝可憐,說自己是被趕出來的那個人。
對于自己曾經做過的醜事,卻隻字不提。
楊谷豐
直到工作人員調查清楚後,楊谷豐見瞞不住了,才吞吞吐吐地說道:「我年紀大了,沒有收入,想給小兒子留點財產,只能這樣做了。」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楊谷豐如今知道自己年紀大了,無法工作賺錢,當初尋歡的時候呢?怎麼沒想到自己也有老的一天?
既然那麼有自信地失婚,這會怎麼沒有自信嬌妻能養你了?如果真的是真愛,怎麼可能走到這一步?
但是,此時,再後悔也晚了。前妻和大兒子已經被他傷透了心,根本不願意再見到他。
楊谷豐
對于楊谷豐的行李被扔出來、被前妻和親生兒子趕出來一事,鄰居們也是議論紛紛。無一不說是楊谷豐自找苦吃,不懂珍惜,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偏要折騰成這個樣子。
甚至還有人表示贊同,說對于這種不負責任的男人,就要給他一點教訓。
面對如此景象,楊谷豐只能把苦咽回肚子裡了。
患難夫妻不可忘記,不要忘記貧窮時的朋友。如果一個男人在有錢有勢後,就要離開當初陪著他的妻子,那麼這個男人也不會有什麼出息。
正所謂婚姻不易,要珍惜,就是這個道理。